科勒發電機組是 1976 年推出的一種以全新勵磁控制為其特色的FRⅠ快速響應發電機。三十多年來,盡管發電機的元件結構、性能配置以及設備外觀均有所變化,但是,在現在的 FRⅡ快速響應發電機組上,基本概念仍然保持不變。從 FRⅠ發電機開始,科勒發電機組就成功使用了“Decision Maker”控制器。經歷了數次的技術變革,最初的固態“子母”板已經發展成了基于微處理器的控制器。
快速響應這個詞是指發電機對負載變化的響應能力。一般來說,這種發電機從電壓瞬變恢復的時間為 0.05 秒,而常規的無刷型發電機則為 0.5 秒甚至整整兩秒鐘。由于勵磁機在磁場激勵時的響應滯后和主發電機響應時間滯后,常規無刷發電機響應時間不可避免要慢一些。對于我們常規的發電機,勵磁功率是靠主發電機輸出的。如果接在發電機上的電路短路時,勵磁電壓將和線路電壓一起下降,由于電壓的降低,不能提供足夠的電流以切斷故障回路中的斷路器,就會影響系統中的其他所有回路。而科勒發電機組是通過用永磁體來替代繞制的勵磁磁場,消除了勵磁延時。在觸發 SCR(可控硅)模塊時,勵磁機能夠直接給主發電機磁場滿勵,而不依賴于主發電機輸出,從而在短路時可支持發電機的磁場,而且能支撐至少 300%額定電流的能力,可使故障回路斷路器跳閘,從而在不破壞其他回路的前提下將故障回路從系統中切除。
科勒發電機組的快速響應勵磁系統采用永久磁場勵磁機,有一個叫做 FR 模塊的旋轉 SCR(可控硅)橋。FR 模塊采用電子調壓電路,調壓電路檢測發電機的輸出電壓,并按輸出電壓的幅度使固定的 LED(發光二極管)亮或者滅,通過光耦合來給旋轉 SCR 橋發信號,從而控制發電機磁場的直流電流,達到輸出穩定的目的。而常規的繞制磁場無刷發電機,因為要克服勵磁機磁場電感電磁特性,在電壓恢復時間上要慢好幾倍。所以,科勒發電機組具有短路電流支持能力的恒勵磁發電機的快速響應特性和副勵磁機結構對負載引起的諧波相對不敏感的優點。并能通過 SCR 模塊的光耦信號控制,在出現擴充的不受保護的過載時,可通過安全保護斷路器有效保護發電機。如圖 1 科勒快速響應發電機工作原理所示。
西氣東輸場站共有科勒發電機組 7 臺,其中蘇浙滬管理處有 6 臺,主要分布在支干線的場站。在主電源和備用電源的切換中,6 臺發電機先后出現過多次故障,基本上在說明書和檢修手冊的指導下能夠排除,而馬鞍山站和蕪湖站的科勒發電機組先后出現的 EEPROM WRITEFAILURE 停機報警在說明書和檢修手冊中沒有介紹,通過本人的現場檢查和與廠家的溝通,及時的排除了故障,保證了西氣東輸輸氣生產的正常運行。由于處理及時,方法得當,未出現場站停輸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