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航運業對能效提升和碳排放管控的日益嚴格,船舶動力系統的智能化、集成化與低碳化成為行業核心發展方向。斯堪尼亞(Scania)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依托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在艦船動力領域推出軸帶發電與推進電力協同控制技術,通過創新性的系統集成與智能化控制策略,顯著提升了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與運行經濟性。
一、技術背景與核心原理
1.軸帶發電技術(ShaftGeneratorSystem)
傳統船舶動力系統中,主發動機僅用于推進,輔助電力需求由獨立的柴油發電機組提供,導致燃料消耗高、排放量大。軸帶發電技術通過在主發動機(主機)的傳動軸上集成發電機,利用主機富余功率發電,替代輔助發電機組,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2.推進電力協同控制(HybridPowerManagement)
在混合動力或全電推進船舶中,推進系統與電力系統需動態平衡負載需求。斯堪尼亞的協同控制技術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優化:
-動態功率分配:根據航行工況(如低速巡航、加速、靠港等),智能分配主機動力與軸帶發電機的電力輸出。
-儲能系統整合:結合鋰電池或超級電容儲能單元,平抑負荷波動,減少主機瞬態工況下的燃料浪費。
-智能電網管理:基于實時數據(如電網頻率、電壓、負載需求),優化電力流向,確保系統穩定性和冗余能力。
二、技術創新點
1.智能控制算法
-采用基于模型預測控制(MPC)的優化算法,預判船舶工況變化(如風浪阻力、航速調整),提前調整主機轉速與發電機功率輸出,避免能源浪費。
-通過AI驅動的能效優化模型,學習歷史航行數據,動態生成最優控制策略。
2.模塊化系統設計
-動力系統采用標準化模塊(主機、軸帶發電機、儲能單元等),支持靈活配置,適配不同船型(如集裝箱船、渡輪、拖船)。
-快速集成能力降低安裝與維護成本,縮短船舶改造周期。
3.低碳化兼容性
-支持生物柴油、LNG、甲醇等低碳燃料的混合使用,滿足IMOTierIII及未來碳排放法規。
-通過電力協同控制最大化清潔能源利用率,減少主機低效運行時間。
三、應用場景與效益分析
1.典型應用場景
-遠洋船舶:在長航時巡航中,軸帶發電可滿足80%以上的輔助電力需求,顯著降低燃料成本。
-港口作業船:頻繁啟停工況下,儲能系統與電力協同控制減少主機空轉,延長設備壽命。
-混合動力渡輪:在短途航線中實現全電推進與主機動力的無縫切換,降低港口區域排放。
2.經濟效益
-燃料節約:綜合能效提升15%-25%,年均燃料成本減少可達30萬美元(以萬箱級集裝箱船為例)。
-維護成本:減少輔助發電機組運行時間,延長主機大修周期,維護費用降低20%。
3.環境效益
-氮氧化物(NOx)與硫氧化物(SOx)排放減少30%-50%,顆粒物排放降低60%。
-碳排放強度(CII)指標優化,助力船東滿足EEXI(現有船舶能效指數)要求。
四、案例與未來展望
-案例:某歐洲渡輪改造項目
斯堪尼亞為某大型滾裝渡輪提供軸帶發電與混合動力升級方案,通過加裝400kW軸帶發電機和500kWh鋰電池儲能系統,實現港口停泊期間的全電模式運行。改造后,年燃料消耗減少18%,碳排放下降40%,獲歐盟“綠色航運”認證。
-未來趨勢
隨著氫燃料電池、氨燃料等零碳技術的成熟,斯堪尼亞方案將進一步整合多能源協同控制能力,推動船舶動力系統向“零排放運營”演進。同時,數字孿生技術與遠程監控平臺的深度應用,將實現動力系統的全生命周期能效管理。
五、總結
斯堪尼亞的軸帶發電與推進電力協同控制技術代表了船舶動力系統集成創新的前沿方向,其核心在于打破傳統動力與電力系統的割裂,通過智能化控制實現能源流的全局優化。該方案不僅為船東提供了顯著的經濟回報,更成為航運業應對氣候挑戰的關鍵技術路徑,未來有望在更多船型與場景中規模化落地,引領行業綠色轉型。